保持事物的完整

Keeping Things Whole Mark Strand In a field I am the absence of field. This is always the case. Wherever I am I am what is missing. When I walk I part the air and always the air moves in to fill the spaces where my body’s been. We all have reasons for moving. I move to keep things whole. 保持事物的完整 翻译 / 照朗 在一片田野里, 我是那田野 的缺空, 情形 总是如此, 无论我在何处, 我是缺失的那一部分。...

April 1, 2020 · 1 min · Julian

自己的答案只有自己去找

作者:毛姆 自己的答案不可能在书中找到,只有自己去走。有时候是走了很远了,才发现当初的想法通通是错误的,却发现自己仍然走在那条既定的路上。人生大概也算是个奇妙的旅程吧。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一个人仿佛是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做的事,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 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书,过去听到过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到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随后两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可有可无,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了。 他自由了,可是以前一直翘首期待的那种欣喜若狂的激情如今却不知去向……他怅然地问自己:这是不是人之常情呢?好不容易达到了目的,事后反倒希望自己功败垂成! 一个人想要体会到生活中的浪漫情调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演员,而想要跳出自身之外,则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行动抱着一种既超然物外又沉浸于其中的乐趣。 他很危险,因为他欺骗自己,达到了真心诚意的地步。 他的一生总是受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受他真心想做的事情所左右。……他老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里,却接二连三地坐失眼前的良机。他的理想是什么呢? 有些人不比他高强多少,却一个个飞黄腾达;有些人要比他不知强多少倍,可就是郁郁不得志。一切似乎纯粹是靠碰运气。人无论是正直的还是不正直的,雨露毫无偏向地统统洒在他们身上。这里面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生活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改变成另一个样子。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挣脱精神上的枷锁,才能成为无所追求、无所迷恋的自由人。 假如你祈求上帝做某件事,心也够诚的,结果事情却没发生,这说明什么?牧师回答说:只能说明心还不够诚。 只要你在接受这种不幸时稍有违抗之意,那它就只能给你带来耻辱。要是你把它看作是上帝恩宠的表示,看作是因为见你双肩强壮,足以承受,才赐予你佩带的一枚十字架,那么它就不再是你痛苦的根由,而会成为你幸福的源泉。 将来会怎么样,我根本不会考虑。要是成天想着今天,愁着明天,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我想总还是有路可走的。 但是生活还有别的样式的格局,这些格局虽杂乱无章,却是妙不可言,幸福从未涉足其间,人们也不追逐功名。 菲利普对理想主义怀有某种厌恶感。他一向强烈地热爱生活,而就他平生所见,理想主义在生活面前大多胆怯地退却。理想主义之所以退却,是因为它不能忍受人们你争我夺;它自己没有勇气奋起而战,于是把争斗说成是庸俗的。 地毯的编织工把地毯的格局编的错综复杂,并非出自某种目的,不过是满足其美感的乐趣罢了。正如地毯织工那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度过其一生的。倘若一个人不得不相信其行动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他也可以以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其人生。 人生也不过是格局而已,生活既无意义,也无必要,生活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已。从生活,行为,情感和思想的五花八门的事件中剪辑些材料,他完全可能设计出一种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图案,一种错综复杂的图案,或一种色彩缤纷的漂亮的图案。 虽说这兴许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他认为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幻想,虽说这兴许总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幻想与缕缕月光混杂在一起的戏法而已,但这一切都无关紧要,生活看上去就是如此。 要时时刻刻为生计操心,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丢脸的了。那些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我就最瞧不起。他们不是伪君子就是傻瓜。金钱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 没有足够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你得处心积虑,锱铢必较,决不为赚得一个先令而付出高于一个先令的代价。你常听到人们说,穷困是对艺术家最有力的鞭策。唱这种高调的人,自己从来没有亲身尝过穷困的滋味。他们不知道穷困会使你变得多么卑贱。 他使你蒙受没完没了的羞辱,扼杀掉你的雄心壮志,甚至像癌一样地吞蚀你的灵魂。艺术家要求的并非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提供的保障:有了它,就可以维持个人尊严,工作不受阻挠,做个慷慨、率直、保持住独立人格的人。

December 16, 2018 · 1 min · Julian

《有限的游戏与无限的游戏》读书笔记

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没有人能独自一人玩游戏 。一个人不成其为人 ,没有群体 ,便没有自我 。我们并不是作为我们本身与他人有关系 ,相反 ,我们是与他人有关系的我们 。 只有能够变化的 ,才能够持续下去 ,这是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所遵循的原则 。 因此 ,从最全面的图景看 ,即使战争和英雄 ,也有自相矛盾之处 。一个国家只有找到认同冲突的另一方 ,才能投入战争 ,因此 ,每一方都必然与另一方复杂地纠缠在一起 :在我能有一位敌人之前 ,我必须说服这个人将我视为敌人 。除非首先找到一个会威胁我的生命甚至是要取我性命的人 ,否则我成不了英雄 。一旦开始 ,战争与英雄行为都披着不得不如此的外衣 ,但这一外衣经常掩盖着复杂的诡计 ,敌对双方通过这些诡计进行着钩心斗角 。 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并不在具体政治议题中站队 ,或者至少并不严肃对待它们 。相反 ,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冲突中 ,试图提供一种持续性和开放性的图景 ,来代替英雄主义式的最后一幕 。为了实现这一点 ,他们必须至少做到使其他政治参与者的注意力从 “他们觉得必须做某些事情 ” ,转向 “为什么他们觉得必须做某些事情 ” 。 对于一个有边界、披着意识形态面纱以及有终点的社会来说,敌人是必不可少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战争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战争并不是脱缰的冷酷行为,而是有边界的社会或国家之间的公开斗争。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敌人,它就没有边界。为了保证自身的定义绝对清晰,国家必须给自己施加危险。在战争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阴影下,一个国家的人们会更加认同和服从他们社会中的有限结构:“正如风吹能避免因过久的风平浪静导致的海水恶臭一样,腐败也可能是长久和平的产物,遑论‘永久‘和平。”

September 10, 2018 · 1 min · Julian

Workflowy_技巧分享

workflowy 是一个惊艳的大纲工具,简约的功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最近发现Workflowy居然支持逻辑搜索,真是又一个惊喜。 任何地方搜索workflowy https://workflowy.com/#?q=[关键词]把这个搜索引擎添加到浏览器、Listary、iPhone的Pin等就可以直接随时随地搜索你的workflowy 时间 近期增改 last-changed:[*h/*d]比如6小内增改的List为:last-changed:6h 近期完成 completed:[*h/*d]如上周完成的项目为:completed:7d 时间单位支持d(天)和 h(小时) 逻辑 与 [关键词A][关键词B] 或 [关键词A] or [关键词B] 非 排除关键词 - [关键词] 精确匹配 “[关键词]” IS 属于 已完成 is:complete 已分享 is:shared 已嵌入(导入)的共享 is:embedded 包含笔记 has:note 搜索语法可嵌套使用 julian上周完成项目(范例) is:complete @Julian last-changed:7d julian 最近7天修改(范例) @Julian last-changed:7d 资源分享: 👉 模板地址 👉 我的邀请链接:注册额外获得250条的免费容量。

June 25, 2018 · 1 min · Julian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笔记

本篇内容提要 如何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过上一种理性的生活? 如何善用我们身上最具有人性的部分? 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如何暴露我们的想法? 如何通过考察我们所用的语言更好的认识自己? 一 语言的功能 (1)语言和生存 竞争与合作。人类往往通过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来生存。人类的语言是从禽兽的叫喊发展而来。人类通过合群居住整合统一的神经系统。 知识的汇集。文字的发明,让人类的知识与经验得以产生时间上的累积和空间上的汇集,社会的合作以语言为主要媒介。 言辞的洪流。人周围的言辞会形成各种气氛,变化多端。极权主义往往会对社会的言辞进行管制。人们通过语言塑造现实,支配他人以及被他人影响。 (2)语言的形式之一 符号 象征化过程。定义是人类故意使用一样东西来代表另一样东西的过程。人们往往通过各种穿着,徽章,装饰,发型等来完成各种意义的象征。 作为符号的语言。在各种使用符号的过程中,语言是最发达,精巧,最复杂的一种。一个符号和它所代表的是去之间不一定有关系。象征符号的真实性:戏剧和电影的发生,导致符号与事物的混合-符号代替了事物本身成为了唯一事实。 言辞并不是现实。在文明社会里,宗教信仰,爱国心,意识形态。。。。的象征标记往往会被看的比宗教信仰,爱国心,意识形态。。。本身更加重要。将符号与其所指混为一谈,在不同文化阶层上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 言辞世界。我们多半的知识来源于亲友,学校,报纸,书本,电影。。。我们通过语言获取的只是间接知识。我们每个人都承袭了许多无用的知识,错误的印象和谬见,因此我们所学到的总有一部分是必须抛弃的。 (3)报告用的语言 报告语言的一般规则是可证实,尽可能避免作出推论。 可证实。报告的语言发展到最高限度,就成了科学的语言。报告语言的有用性是社会化的,是大众普遍相信的东西,可以相当可靠地指出真相。 推论。根据已知事物对未来事物做描述,优劣程度取决于报告内容,信息优劣以及推论着自身能力。 判断。要做好报告,就应该尽力避免自己做太多判断,要避免大量使用各种大量感情色彩的词语,判断下太早,往往会潜在的影响我们的观察和思考。 偏倚和写作。只要我们是在使用日常用语,我们就会有所偏倚,主观猜测。在写作时,要时时反思自己是不是做了太多判断,保持客观的 策略,摆脱自己的偏见,才能走向心灵的自由。 (4)前后文 **字典是怎么编成的。**编纂者不仅收集这个字,还收集了它的前后文。字典编纂者是历史学家,研究的字是历史用法的演变。 **言辞的前后文与具体的前后文。**人类几乎所有的言辞都不是通过字典学会的,我们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听到发出声音时并观察同时发生了什么来学习语言。 外向意义和内向意义。外向意义是指它在外界所指代或者表示的东西,不能用言辞表达。内向意义是指一个字词在我们脑海里所引起的一切。内向意义往往因人而异,外向意义才有可能产生统一的看法。 **流动的语言。**字义不断流动变迁,没有一个字能有两次意义完全相同。解释字义必须要以前后文作为基础,比如考察其历史意义和文字背景。 (5)有助于社会团结的语言 用作表情的声音。前象征用法:将言辞当作有声音的,表达情感的姿势运用。 为发声而发声。很多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寒暄一番,不是为了沟通知识,而是为了建立交情。在这种交谈中,我们往往会主动选择大家都熟悉,都认同的主题。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交谈来制造团结,沟通本身比沟通什么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交谈表面上看是无意义,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人们的感情。 仪式中的语言。宗教仪式中的语言,往往并没有多少知识传达给到场的人。仪式中的语言(祷告,跳大神,命令。。。)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某一个团结的团结。 (6)语言的双重任务 语言除了是工具,还有另一种功能,那就是直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一个字的含义可以分为两种:说明性含义和感动性含义。说明性含义是指它经过大家公认并能用别的言辞表达出来的“客观”意义。感动性含义是指它在听众心理唤起的各种感情气氛。 人们往往会混淆符号和其象征事物,对死亡的恐惧也使得人们忌讳与死亡相连的词语。我们认为语言有魔力,比如祷告,诅咒。一些旧名词往往带有传承下来的历史偏见,特定称呼往往自然凝聚了对不同种族的内在歧视。如果想要增进自身理解语言的能力,就不能只靠语言的说明性含义,还要结合社会经验加深理解。 (7)控制社会的语言 **促成事情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安排,影响,控制未来的事件。要想用语言影响别人,必须学会应用语言里的所有感性部分-节奏,修辞,音韵,重复 指示性语言里的诺言。差不多一切指示性的语言都是在谈及未来。指示性言辞的任务是为了告诉我们怎样才能使未来的某中如意的事情变成现实。 社会的基础。我们通过互相许诺,承诺来构建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这些语言往往还有集体制裁作为后盾。关键是关注伴随指示性语言而来的 人类活动。 指示和幻灭。任何指示也不一定会导致心里所想的图景真的会出现,比如政客所用的指示性语言都是空洞的 。 (8)传达感情的语言 语言催眠术。好听的话,长的词句和发表讲话时的庄严气氛,不管讲了什么,本身就有激发情感的作用。其它传达感情的成份:重复同样的声音以及直接和听众或者读者谈话都能够产生感动人的力量。 隐喻和直喻,典故。只要是想要直接表现强烈的情感,那么话语中的隐喻就会出现。日常用语和诗歌具有类似的 结构-常常会用各种隐喻和直喻。借用典故,往往可以激发民族,文化回忆,从而引起共鸣。许多复杂的人类情感,往往需要这些方法才能引起,一个可信的人讲述事实和细节的报告,往往比直截了当的判断更能感动人。 **文学的功用。**感性成份会在文学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当我们说一种文学作品是“真的”时,其实指的是赞成作品中那些真实的情感。科学总是想要寻找最具有普适性的定理,所以只会从众多情形中抽取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象征性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经历不同体验和人生。小说经由“代入感”带给我们的体验便是象征性体验。成熟的读者会让自己的象征性体验变得日益深刻,广泛而精细。 (9)艺术和激荡的情绪 动物必须有直接经历才能认识环境,而人类可以通过语言与符号象征性的体验世界,改造看法。 几种象征性策略。借助文学逃避现实;通过象征的方法来寻求心理平衡-善恶有报的民间信仰;人类可以经历象征性体验来得到心理平衡与保持精神健康。 一些伟大的作品往往具有治愈作用,能让我们更好的迎击生活。人们所追求的“人生意义”,其实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秩序。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借助语言将其经验态度整理出来,从而在读者心里产生作用,让读者也能将自己内心中的秩序进行停顿,从而获得一种意义感。 二 语言和思想 **我们是如何得到知识的。**事物是一个永远变动的过程,用语言来精确,准确的说明是不可能的。我们经验里的“物体”不是“东西本身”,而是我们神经系统与神经系统以外的东西互相作用的结果。我们通过词语向上抽象总结,形成了金字塔一样的层次概念结构,抽象化能够让我们可以针对某些事情进行有效讨论,向上的具体定义比向上的抽象定义更能使人信服,使人理解与感动。我们应该学会引用实例来说明,证明自己讲述抽象事物。我们应该放着自己做夸夸其谈,高度抽象的讲述,而要言之有物。检验抽象名词的标准不是它们所在阶层的高低,而是能不能将其从较高层次退引到较低层次。思想老是停留在非常具体的层次上也不好,思考的东西容易浅薄化,高级有趣的谈话和写作,需要高级抽象和低级抽象之间的灵活迁移。 捕风捉影。科学文明之前遗留了一种人类思考方法:将心里所想的事物和外界事物混为一谈,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组建了一片语言的意义之网-看见和相信成为了一个过程。要注意到具体的问题和抽象的指定之间的层级不同,不能简单等同。每个人精神里都会存在不健全的领域,不立刻,自然而然的作出判断,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分类。我们会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的差异,对于相同的一件事,一个世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其实主要就是对世界上的事物的分类和定性。倒数问题,归根结底,都属于分类和名字问题。社会真理的运行逻辑,以实用的方式,产生一种大家都认同的分类方式,“真理”。 二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二元价值观认为只有两种相对的价值观。他往往只能产生争斗精神,而无法提高我们评价世界的能力。多元价值观是指用两个以上的价值观来观察事物的能力。一种民主政体越发达,它的价值观就越是赋予伸缩性,也就是越能调剂民众间的冲突。要想有效完成沟通,就不要坠入二元价值观的漩涡,而要试图引导双方做多元思考。 一团遭。人们总是想法设法的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信仰,长期抑制一般人民的知识,很难成功。科技的发展,可能导致言论自由也有可能导致言论不自由,关键是看使用科技的政治力量;认识字的人的愚妄可能比不认识字的人的愚妄更难对付,太过注重言辞会导致语言变成人们与现实之间的隔阂;只根据言辞而不是言辞的具体所指来采取行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多时候会在言辞层面上反复循环阐释,兜圈子,说废话。发言太多并且总是说循环的废话会导致与现实的分离,过度自信。内向观点的来源:教育,流行小说,广告,电视。 老鼠和人。许多人之所以会的神经衰弱症,是因为它们认为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简化问题,认为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很容易在不同团体间产生更大,更强的对抗。人类本来存在将其活动组织起来变成整个社会需要一律遵守的法则的习惯。所有制度的统一特别之处是你只要对你的制度习以为常,你就会觉得它是唯一正确而恰当的行事方法。文化制度落后,主要是因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畏惧变迁。制度固然是一种强有力的东西,但在时机紧迫时,往往也可以改变。而外向观点的规则是有外向知识得来的决定,既不左倾,也不右倾。用科学的法则来解决外向问题,才能将看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给解决了。 走向内心和外界的秩序。秩序凌乱的表征:忽然大发脾气,烦闷,太敏感;说话太多太随便;人生唯一可能的安全,都是来自内心的主动安全。人生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也略去了它真正自我的很大一部分,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认识我们自己,我们估计外界事物的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每个人都有欺骗自己的习惯,为了保护自己而把真心的理由隐藏起来。对判断和制度化的态度是如果让别人的态度过分的影响我们,我们就会感到渺小,不安全感,甚至可能有犯罪感。应该学会将制度化的态度和外向得来的态度分开来。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促成健全的心智,通过文学影响人生;不要受言辞的影响;知道自己寻找的是什么;打开自己的视野。

July 29, 2017 · 1 min · Julian